記得小時候我的父母常常為了我的學費吵架,而我從小靠學貸升學,靠打工賺零用錢。所以我非常明白沒家世背景和經濟條件差的人,面對的問題是什麼?驀然回首,其實我很難想像現在的我,年收入可以比在台積電工作的同學們來得高。若要說我做對了什麼事情,我覺得就是義無反顧地投資自己吧。
不過即便我比從前富有了,還是有一些貧窮留下的痕跡,其中一個就是外語能力。在我的學生時期,若把台灣的英語教育當作一個工廠看待,它產出的人才,良率極低。多數英文好的人,並不是靠著學校的教學資源,而是靠補習、家教。只有少數人可以只依靠學校的英語教育培養出不錯的外語能力。某方面,我甚至覺得英語能力跟家庭經濟條件高度正相關。
我記得國小時,我連I’m, You’re, He’s都沒搞懂時,身邊就一堆同學可以講簡單的句型也認識不少單字了,這讓連咬字發音都沒練習過的我感到相當挫折。
語言是需要環境與時間培養的,所以我循序漸進地練習,錢不夠補習,至少可以買書看,出社會後,我開始大量看外國的影集與Youtube Channel。現在,我每週會跟外師上3到4堂50分鐘的一對一英文教學,持續了半年後,我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英文的進步,我很清楚持之以恆,量變終究會造成質變。每週為自己設下一個目標,然後堅持去做,永遠是通往成功最簡單的方法。最近在讀《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》,這本書提到一段話我很喜歡,我把它做了小小的調整,分享給大家,也勉勵自己:
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時,
我們知道自己曾經嘗試、失敗、學習、調整、再次嘗試,
並最終成功地創造了財務自由和充實的生活。
這樣來看決定每週想實現什麼
並付諸行動會太小題大作嗎?
一點也不會!